换热设备应有的生产能力-武汉宇宙科技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为确保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控制在通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通风能力应大于最终确定的综合生产能力10%以上;

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设备,与前述的各种换热器相比,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以及传热效果好;

此外,结构较简单,制造的材料范围较广,操作弹性较大等?

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在列管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的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根据热补偿方法的不同,列管式换热器有下面几种形式:(1)固定管板式热换器;

所谓固定管板式即两端管板和壳体连接成一体,因此它具有结构简单和造价低廉的优点;

但是由于壳程不易检修和清洗,因此壳方流体应是较洁净且不易结垢的物料。

当两流体的温差较大时,应考虑热补偿?

例如具有补偿圈(或称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即在外壳的适当部位焊上一个补偿圈,当外壳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弹性变形(拉伸或压缩),以适应外壳和管束的不同的热膨胀程度,这种补偿方法简单,但不宜用于两流体的温差较大(大于70℃)和壳方流体压强过高(高于600kPa)的场合。

(2)U型管换热器;

管子弯成U型,管子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因此每根管子可以自由伸缩,而与其他管子和壳体均无关!

这种形式换热器的结构也较简单,重量轻,适用于高温和高压场合。

其主要缺点是管内清洗比较困难,因此管内流体必须洁净!

且因管子需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差。

(3)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外壳固定连接,该端称为浮头。

当管子受热(或受冷)时,管束连同浮头可自由伸缩,而与外壳的膨胀无关,浮头式换热器不但可以补偿热膨胀,而且由于固定端的管板是以法兰与壳体相连接的,因此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清洗和检修,故浮头式换热器应用较为普遍,但结构较复杂,金属耗量较多,造价较高?

(4)填料函式列管换热器;

该换热器的活动管板和壳体之间以填料函的形式加以密封?

在一些温差较大、腐蚀严重且需经常更换管束的冷却器中应用较多,其结构较浮头简单,制造方便,易于检修清洗?

根据设备的生产能力选择施工电梯方法:电梯按其驱动方式可分为齿条驱动和绳轮驱动两种;

齿条驱动电梯又有单吊箱(笼)式和双吊箱(笼)式两种,并装有可靠的限速装置,适于20层以上建筑工程使用。

绳轮驱动电梯为单吊箱(笼),无限速装置,轻巧便宜,适于20层以下建筑工程使用!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一、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下同)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以下简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以下简称细则)的有关规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以下简称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进项税额应当记入“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二、纳税人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含1月1日,下同)实际发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或者依据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税额。

根据以上规定,2006年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用途、工作条件、载热体的特性等不同,对换热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和结构的换热器。

1.按作用原理或传热方式分类:(1)混合式换热器!

混合式换热器(或称直接式换热器)是通过换热流体的直接接触与混合的作用来进行热量交换的!

(2)蓄热式换热器。

蓄热式换热器大多数是用耐火砖垒砌而成。

其内部用耐火砖垒砌成的“火格子”或者用成形填料填充;

它是让两种不同的流体先后通过同一固体填料的表面,热载体先通过,把热量蓄积在填料中,冷流体通过时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冷、热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如炼焦炉的蓄热室的多孔格子砖、空分蓄冷器中卵石等的表面;

(3)间壁式换热器!

用一种固体壁面将进行热交换的两种流体隔开,使它们通过壁面进行传热。

这种形式的换热器使用最广泛!

2.按生产中的使用目的分类。

可分成冷却器、加热器、冷凝器、汽化器(或再沸器)和换热器等;

3.按换热器所用材料分类。

一般分成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换热器!

4.按换热器传热面的形状和结构分类!

1.按作用原理或传热方式分类(1)混合式换热器。

2.按生产中的使用目的分类?

3.按换热器所用材料分类;

4.按换热器传热面的形状和结构分类。

应该是除氧防止氧化的。